行业力量 | 导演张霖:艺术由温情点亮

“所有预想中的沟通不畅都未曾发生,有的只是默契的逐步提升”,张霖导演这样描述与参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出的残疾人艺术团成员们沟通的过程,“四个月的朝夕相处,到最后我们甚至可以不用手语老师进行传递”,在他眼中,这一群可爱的人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方式与旁人其实别无二致,反而要更增添一份热情与憧憬。

1.jpg

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主题“生命的绽放”、闭幕式主题“在温暖中永恒”,两台仪式由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所有节目都是由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共同完成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内容都是残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真实演绎的行为,由此来诠释那些温暖和感人的瞬间。

2.jpg

“所以从一开始,一切的创意都还未确定时,我们便首先决定要以残疾人群体本身为主角,以他们的视角进行设计与展示”,张霖导演回顾两年多的工作时光,唯有这一点是由始至终不曾变更的,残健共融、温暖与永恒,便是艺术表达最为根源性的主题。

3.jpg

开幕式时,盲人田径运动员在摸索中最终点燃主火炬的那一幕令人动容,而当它再次出现在闭幕式的地面大屏中央的那一刻,全场的观众也仍旧能体会那一份为奥林匹克精神喝彩的震颤。天干地支的精妙轮转过后,55米直径的唱盘逐渐覆盖那一帧画面,而熄灭的火种则经由目盲而心明的小姑娘的手掌,从脚下扩散至远方。

4.jpg

“从盲人运动员到盲童,从点火到熄火,这是由现在向未来的一次对话,更是传承”,张霖导演与团队在无数个日夜中思索最能够表现残疾人群体的方案,反复地推翻重来,在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设想。同心圆化作浪漫如丝绸一般的唱盘,我们的心交汇于此,我们的记忆储存于此。留存下属于本届冬残奥会的精彩瞬间和伟大时刻。希望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记忆,在温暖中永恒。

5.jpg

在闭幕式最重要的环节,熄灭冬残奥会主火炬设计中,整个演出团队通过13套定音鼓向心排列的方式,形成奔流不息的“时间”形象。“13”的数字,寓意着本届冬残奥会已经历的13届的旅程;铿锵有力的鼓声,象征着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脉搏跳动;而60名残健融合的表演者,用行为模拟着“指针”每圈60个时间刻度的行进轨迹。在这个充满艺术美感的圆平面上,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时辰、二十四节气、世界通用的象征时间概念的符号等等形象,都随着时间的轨迹不断变换,他们逐渐向心的过程,象征着全人类共享此刻、共赴未来。“留声机”上,一帧帧本届冬残奥会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逐渐重现。时光回到9天之前——本届冬残奥会的主火炬,在世界的目光中点燃。

6.jpg

浪漫的氛围中,盲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延续着《雪花》的旋律。盲童女孩徜徉在纯洁的冰雪世界里,珍爱地捧起明亮的“火种”,深情地将这份“希望”传递向大地。漫天璀璨的星辰中,“留声机”浮现出雪花绽放的倒影,与夜空中的雪花主火炬台遥相辉映。

鸟巢上空焰火绽放,时光的“留声机”在大地上定格,象征着时间的永恒,围绕着“同心圆”到“留声机”唱盘的停止转动。见证着“北京2022冬残奥”的记忆在温暖中永恒。是对“残健融合”的人文情怀,传递希望的美好祝愿。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7.jpg

“最终的呈现与最初的设想不谋而合,这就是我们所期许的最好答案”,张霖导演对于过程中的付出与辛劳选择轻巧略过,而在试探中不断地前行正是他与世界交互的方式。

曾执导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演出、反法胜利70周年演出以及多届央视春晚的张霖导演,从最初的忐忑与紧张,到现在的自如与从容,其间累计的经验并未令他放弃思考和学习。他从每一段经历中汲取新的灵感,更不断接触新鲜维度的技术,为演出面貌的轮替增光添彩,“就像冬残奥的演出,我接触到的大部分艺术团的朋友都是有身体的障碍,但他们从不自怨自艾,能够将我们的心火点燃,面对波折去克服而不是妥协,接触人如此,接触事物更是如此”。

8.jpg

张霖导演时常会对自己发问,这样做是否真的展现了由内而外富有力量的美;这样做是否真的能令人体会到今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姿态;这样做是否保持着与时代共振的频率。

技术迸发带来的启迪指引美学的不断向前,而以温情传递的艺术本身能够融于任意一段纪元,他始终保持源于最深处的好奇,并将为之付诸真切的行动。

“世界在进步,中国在进步,我当然更要继续进步”。

9.jpg







(责任编辑:鹿萌萌Amanda)